|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毛泽东先祖发祥地——毛家湾

毛泽东先祖发祥地——毛家湾

关键词:永胜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永胜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yongsh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63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穿过程海,掠过一座座村庄,这些都是六百年前朱元璋洪武调卫前后从中原内地迁来这里的。他们不仅保持了从家乡来的文化和技艺,也保持了从家乡带来的语音。他们操的口音与三川坝和永胜县城的基本相同,都属于湖南方言,与丽江市其他县及周边县人的口音迥然不同。而且保留着许多古音古语古词,如miu(赏声,没有的意思)nia(故意谦让的意思,赏声)biao(不要之意,平声)  等等非常多(这些字电脑中都打不出来,但康熙字典中却可以查到)。但从内部来看,其实也不尽相同,如程海人的口音如果按照普通话的要求,他们对前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等分得很准(这曾经让我在练习普通话的初期惊讶不已),而县城一带的人对前后鼻音却无法分清。

 

10e44bdb0e7.jpg

 

    继续向南行,就到了程海坝子最南端的山边,这里叫凤羽,又叫毛家湾,这看似普通的一个村子,却有着非同寻常的身世与渊源。原来,这里的毛家与韶山的毛家同宗同源,是韶山毛氏的发祥地。从毛泽东往上朔20代,毛氏的祖先毛太华就曾在这里。今天,这里还有一座毛氏宗祠,供奉着毛氏共同的祖先。

 

10e44be850b.jpg

 

    如果去读《韶山毛氏族谱》,内中有这样一段:“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而始祖太华公位下,书载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妻育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官楚,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复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开种铁陂等处,编为民籍。”

 

10e44befad9.jpg

 

    族谱中所说澜沧卫,即是今天的永胜县(元朝叫北胜州)。因为明朝徐霞客勘定金沙江为长江之源以前,金沙江被称为北澜沧江。明朝建立后的一个重要建制即是卫所制,属于军事单位建制。当时,大批的军队来到这里并实行军屯,大批的内地居民也被迫迁来,他们带来了儒家的文化观念,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在这里设卫,是比较高的军事机构,其目的主要是防范北面西面的土蕃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后来的民族融合中,汉族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通商通婚。在今天的永胜民谚中还有一句“彝娘汉老子”,说永胜人的祖宗是汉族的爹彝族的娘。甚至有人说,当时毛太华的妻子就是当地的彝族,毛主席也有彝族血统,而且从毛主席的脸上分析出了彝族的人类学生理特征。当然,这是一家之言,没有人做过基因分析,但毛氏曾在永胜发祥的事实在1997年李讷夫妇到永胜寻根后得以确认。

 

10e44c03fd2.jpg

 

(上图为毛太华监修澜沧卫城手绘图,正是监修有功才内调湖南)

 

    永胜的毛氏发展到今天,已有数个村落,二千余人,全是毛太华之次子、三子之后裔。

    李讷到永胜之前,韶山毛氏一直以为毛氏先祖到过的澜沧卫在今天是云南临沧地区的澜沧县,殊不知这个县名是后来才有的,历史上这个县从来没有叫过卫。而韶山的毛氏宗祠里,在展示毛太华曾到过的澜沧卫时,曾用了这个县的佤族样式的竹楼照片,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谬误。去年我到韶山参观时,仍然挂着那张照片,好在我们此行的一个任务就是交给毛氏宗祠一张永胜民居的照片,错了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完全改正。

 

10e4a8eabe0.jpg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