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浅谈永胜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永胜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民间文化遗产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永胜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yongsh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4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永胜县地域宽广,民族众多,除汉族外,还有23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又因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区分出支系,不同民族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它包括了美术、音乐、舞蹈、文学、服饰、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形式,折射出我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风貌和审美观。有的民族本身经历了长期的迁徙历程,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入,使其文化具有了各自显著的特征。长期以来,不同的宗教文化作为少数民族的重要意识形态,对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初作为外来文化的汉文化,进入后也影响到各民族地区。傈僳族文化、彝族支系的他留人文化,便是这些文化现象中的典型,它们构成了永胜文化多元化的面貌,同时也成为永胜县的特色文化。

    随着大量外来文化思想的传入,社会形态的演变,使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极大的影响,“破四旧”、“文化大革命”之类运动,则使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来自内部的冲击,击加速了民族民间文化的衰落,如县城城墙和一些古建筑的拆除,大批古字画和民间手工艺品被销毁流失等。近年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给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带来了新的冲击。电视、上网代替了戏剧、调子、社火,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导致人们产生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甚至破坏了原有文化的“生态平衡”,曾经盛行的银饰制作工艺的衰落,扎染、剌绣等工艺和手工皮匠店的消失,暗示着传统在远离我们的生活,或许,随着中国文化转型慢慢趋向稳定,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会彻底消失。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尽快把传统的文化收集、整理保存下来,我们必须面对现在,面对未来,去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是有意义的。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县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对古寺灵源箐古建筑的修善;于1999年和2000年永胜文化局配合云南省文化厅、丽江市文化局对我县的民间美术、舞蹈和音乐及民间艺人进行了调查,由省文化厅认定了从事珐琅银饰手工艺制作的民间高级美术师1人,从事民间剪纸的美术艺人1人,傈僳族民间音乐师2人,他留人音乐艺人1人。由丽江市文化局命名民间美术艺人10名,分别从事民间祭祀图腾彩绘、铁器制作、手工刺秀、木雕工艺、角雕工艺、陶艺、铜器制作,其中女性4人,男性6人,中年居多。2002我县再次配合云南省文化厅开展了第二轮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工作。2004、2005两年又进行民族旧文化普查。几年来,永胜县文艺工作者还收集整理了《民间器乐集成》《民歌精粹》《民乐精粹》,并已编印成册,收集整理并编印成册了《永胜民间故事》。去年,县委政府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又编印出版了《从永胜到韶山》一书,并修缮了毛氏宗祠。可以说,这些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各政府对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同时对今后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等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调查、整理、研究,更重要的是促进本地本民族对自己文化和传统的重视,使其建立文化自信心,并给予导向性地、必要性地保护与合理开发,使其服务于新文化建设。

    给予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政策性保护,是当前极其重要的问题,没有政策保护就不能保护我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应包括各民族传统活动中沿用的场所、建筑、设施,各民族的习俗、信仰,著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传人,优秀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品,民俗专家,民间文化历史典籍,民间传统艺术,民间技艺等,应将其保护下来,传承下去。

    政府应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专门机构和民族民间文化陈品陈列室。陈列室将是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展示及传承的集中地,是我县特色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是民族民间文化的课堂,是民族民间文化和民俗的传习机构,陈列室也为民族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提供了对外交流的空间和场所,将集学术研究、交流、推广于一体,成为我县特色文化的中心。

    普及民族民间文化知识,应从中小学教育入手。培养民族感情应从小抓起,民族民间文化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传统的民族乡土文化是人类本源文化的一部分。对它的继承与发展应是全民性的普及与承传,其工作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在实施全民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应把我县的民族民间文化列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防止民族文化断裂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资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资源就没有一切,资源的认识力直接影响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尤其在世界资源理论日趋完善,资源分类更为细密,更为多元化的今天,认识资源的能力就越发显得重要,因为资源就是资本,甚至是资质,资格。我县24个居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一种资源,在对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文化普查、整理,并给予导向性地必要保护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是完全可行的。

    我县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与物产,使世居各地域的民族,从生活习俗、民俗文化、艺术、服饰、以及其它方面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点。如我县同属彝族的他留人和羊坪乡彝族之间从宗教文化、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形式。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为我县文化市场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丰富的材料资源。

    在民族民间文化市场的开发中,应注意突出我县地方特色。我县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是在明代或更早期从中原迁移过来,中原汉文化和本地区文化在长期的相互影响、渗透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他留人文化、傈僳族风情、毛氏宗祠即是我县的一些特色文化。在民间手工艺方面,还保存着珐琅制作工艺、剪纸、甲马纸等古老的工艺手段。先合理利用,少量开发出县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为逐步带动其它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积累经验。

    应注意做好民族民间文化市场开发的论证、策划工作。在现代市场中,策划是商品能否获得成功的核心,而策划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市场调查,寻求市场定位,正确估价自己的产品,寻求优势,找准切入点,开展宣传及以后的营销工作。

    投入是一切产业建设的必要条件,就目前而言,我认为对于民族民间文化产业的投入应是两方面;人才的投入与资金的投入,而人才的投入是关键。当今,随着老一代民研工作者的亡逝,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队伍出现断层,而加之古老民族民间艺术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相继去世,年轻一代对民族民间文化认识不足,一些民间传统工艺又是家传、个体的小范围的、子承父业的继承方式。由此,人才的投入是一重要课题。经费的投入除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之外,还应充分借助社会各界及民间的力量来筹措资金。

    创造精品应是民族民间文化开发的主要原则。精致的物品通常能与拥有它的人长期相处,它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物质含量,重要的是它的精良工艺、独特造型、文化内涵、地域特征等元素。在设计造物中,对精致的追求是每时每刻,从小到大,从每一边每一角到整体的全方位的。

    民族民间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价值取向,商品价值可以激励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但它可导致急功近利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从而使民族民间文化变质,出现民间文化赝品,民俗文化的虚假与不实,民间文化原有的个性,地域性受到冲击,使其趣味丧失。这无疑都将破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伤害民众感情,所以在开发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保护民间文化生态的纯洁性,完整性,避免民间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断裂。

    总之,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对于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开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型文化工程,如这一工程得以启动,它将为我县的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带来勃勃生机,也必将会发展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