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民族大融合的活标本——他留人

民族大融合的活标本——他留人

关键词:他留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永胜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yongsh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19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从永胜县城沿丽江至攀枝花公路东行20多公里,就到了永胜六德彝族乡。这里的彝族,并不是宁蒗小凉山的彝族,而是划在彝族支系中的他留人。

    他留人的身世纯粹是个谜,他们自己说不太清楚,人类学家研究好多年也只给出个大概来。说他们是彝族,他们自己不愿承认,除语言属彝语支(他们与宁蒗小凉山的彝族语言上也不太通)外,其他如生活习俗、文化遗存等也不太相同,他们总是说他们的祖先是洪武调卫来的,他们的祖坟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如果说他们是汉族,却又保留着太多的少数民族特征。

 

10e4e4f3635.jpg

 

    我要说,他留人其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大融合的一个极好证据。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说到永胜的边屯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汉文化多一些,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多一些。他留人就是少数民族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民族。

 

10e4e4e7681.jpg

 

    证据之一是他留坟林,今年已经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坟,清一色是汉墓样式,雕刻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规模达六千座,建成年代基本上是清代以后。要知道,西南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他们的葬俗都是火化,而他留人采用土葬,这决不是彝族的惯例。再看墓碑,可以看到,有的墓碑铭文中记述有“洪武调卫而来”等内容,但死者后人的名字却很有趣,前两代还是少数民族名字,后两代则是地地道道的汉名了。毫无疑问,这就是永胜民间说的“彝娘汉老子”了。他留人应为当时来到这里的汉族士兵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后裔,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

 

10e4e4fd8d4.jpg

 

    六德他留山,是历史上永胜通往巴蜀的必经之地,是马帮从县城出发刚好一天路程所能到达的宿营之地,今天的公路也是从山脚下经过。在他留山半坡,历史上曾有一座他留古城堡,是一座驿站又是一个战略通道,可惜正是它的重要性和富有使它毁于清末的杜文秀起义军。我曾实地采访过,只要看看现在还留存的那些井,那些半埋在土里的房屋基石,那些修公路时随便挖出的精美瓷器,就可想象当年这座城堡的美丽与繁荣。正是交通的便利,使他留人可以积累较多的财富,也才可以打制精美的墓碑。因此,我曾这样形容:如果纳西族创造了一座让人称羡的人城的话,那么他留人则创造了一座让人咋舌的地俯。

 

10e4e5039c9.jpg

 

    历史上,他留人有着独特的文化,如少男少女“过七关”等习俗。实际上,他留人婚前的恋爱比较自由,有些类似于摩梭人的走婚。一个姑娘长大了,家长就为她在厢房或是后门边相对安静处设一间“姑娘棚”,让女儿在这里自由地与心上人幽会。直到女儿有了身孕提出结婚才为他们办婚事。结婚生子后,他留人就从一而终。在永胜汉族民间曾有“贞洁傈僳烂他留”的说法,意思是说他留人在恋爱与性上比较随意。其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留人的婚恋习俗总有它存在的理由,一个民族不能按自身的观念去批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当然,在他留人自身的文化中,也有“心疼幺儿”一说,因为大儿子可能是别人的,而幺儿(最小的儿子)一定是自己的。

 

10e4e52da65.jpg

 

    到今天,他留人汉化非常严重,但仍然保留着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如歌舞文化、纺织技艺和他留服饰等。我想,如果谁有兴趣以他留人为蓝本拍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连续剧,那一定是非常好看。其中有战争的血风腥雨,有文化的激烈冲突,有爱情的甘美甜蜜,一定是很卖座,也一定有高收视率的。(续完)

 

10e4e53700c.jpg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